“门源油,天下流”,其小油菜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皆首屈一指。大色块的构图,铺天盖地,举世称奇,吸引着天下游客!
第四天(19日):
门源油菜花
门源油菜花
时间:2014年7月19日清晨
地点:门源县青石嘴镇
内容:摘自《旅行的幽思》(黄显德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照片是本次增加的,文字有删减改动。
18日下午,我们越过了太子山,紧接又翻越达坂山。达坂山乃祁连山之一脉,是门源县与大通县的分界岭,山势陡峭,高耸入云,海拔3650-4000米,垭口海拔3940米。它虽然没有海拔4000多米的太子山高,但我们在翻越时,的确感到凶险难行。听说,要是在冬春季节,这里雪拥冰横,常常发生雪崩冰坍。所以,有当地民歌曰:“千难万险的鬼门关,难不过雪天里的达坂山”。为了防止达坂山垭口发生冰雪灾害,从1995年开始,历时三年多完成了达坂山隧道的修建。隧道正洞长1530米,其下平行设置防寒泄水洞长1865米,并在正洞进出口分别设置防雪棚长300米,成为西部开发的一大壮举。隧道进口路面中心标高3792.75米,其海拔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达坂山途中,我们还在两处下车观景。一处是在一个半山腰的草坪上看见有放牧的马儿和牦牛,在高高的蓝天下,成群结队,低头吃草,好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北朝民歌唱出了这里的明朗豪爽和开阔境界;二处是在临近山麓前有一块平地和一个观景台,好多游客在此观景,主要是远观青石嘴的油菜花,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派浩瀚的气势,如毛泽东诗句那样“试看天下谁能敌”?观完之后,我们就下山了。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中愉快地前行,没多久就到了门源县青石嘴镇。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在一位回族老乡的带领下,我们住进了他家。劳累了一天,今晚,我们便“奢侈”了,点了一份大菜“红烧牦牛肉”。这家人对人很礼貌,他们说家里没有现成的牛肉,要到镇上买回做,需要多等些时间。等的时候,我们玩起了扑克,打升级,很愉快。饭菜上着后,我们兴致盎然,准备喝点小酒。正在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进来了,她温和地对我们说:“这里不能饮酒,也不能吸烟,请克制一下,好吗?”我们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回族的习俗,我们得尊重。于是,我们就这样吃了起来。可惜的是,牛肉欠些火候,咬不动。我们没有抱怨,也没有生气,我们笑着说留在明天中午重新烧来吃。后来才知道,这是刚才那位姑娘烧的。她家人讲,她刚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所以,她临时在家帮忙,做饭还不娴熟。我们真的很理解。
第二天吃完早餐,我们便匆匆来到住处背面的小山丘,准备观光气势恢宏的连片油菜花。此时,天气好,阳光高照,有些热,但不炙热。在山脚,抬眼望山坡,陡峭的坡上,铺满了草原上特有的紫红色的野花,像花毯覆盖,好一片光景。女人们啧啧惊叹,急忙爬坡上坎,站在半坡上,像小孩欢呼雀跃,踏青采花,歌声飞扬,忘乎所以地摆弄姿势、造型,将平时不太好放松的情感尽情宣泄,释放出了女人潜在的天真之美和无限的魅力。此时的这里,像江南水乡,像儿童乐园,气氛活跃,人花相映,美成了一片。是花美还是人美?已经分说不清了。此时此刻,好像唐人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中的“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优美悦耳的歌声渲染了雄阔灵秀的田园美景,在异乡的时空错位之下,乡情从中而来,是无意还是有心?不过,只见得山下的人们在穿镇而过的公路上放缓脚步、不时转头眼望山坡,他们是在欣赏人舞山腰、花美斜坡的千古风情,还是准备上演红颜惶恐、英雄救美的万古绝唱?此情此景,又像唐人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的“闻郎江上踏歌声”,歌声含蓄蕴藉,烘托了浓香醇烈的思念之意,在路人的意念转换之下,怜意从中而生,是有“情”还是无“情”?这时,叫担忧的男人们好生怜爱,梦回浪漫的季节!于是,手机、相机啪啪啪,男士们便忙碌了起来,留住了此时的美丽,留住了心中的愉悦,也留住了不懈的追求。大家沉醉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完全忘却了陡坡上的危险,已没有了安全意识!恰在此时,坡下来了两位摘菜的当地人,听他们说,这个时候还不是看菜花的时候,要中午时分在东邻的山上,才是观花的好地方。于是我们带着有些失落的心情又回到了住处,等待午饭过后再上山。
午饭过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朝着当地人说的那座山快步前行,不一会儿就登上了山顶。只听到“咔咔”的声音,原来是各自在忙碌地拍照。忙完之后,再单照合照,希望留住这美好的时光。站在这里,我们认为比站在山下公路对面的那个观花台的小山包上看得更辽远更清楚。放眼望去,祁连山、达坂山巍然耸立,遥相对峙。两山之间,一片金黄色的海洋跃入眼帘,铺天盖地,无边无际。60万亩的小油菜花,横越门源盆地百公里,这种大色块的简单构图显得干净快意、霸气十足,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望无垠的金黄显得异常斑斓,浓香艳丽,真叫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一条流经500多公里的河流在阳光下蜿蜒舒展在这片金黄色的海洋里,悠然自在,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条河叫大通河,也叫浩门河,正是这条河流带来了生命气息,赋予了这里万千的生机。忙碌的蜂农头上戴着护罩,似乎在驱赶着蜂群。忙碌的蜂群在花海里欢呼雀跃,采花炼蜜,享受着独特的风光和浓浓的花香,不时还警惕地驱赶着侵入这片领地的人们。“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晚唐诗人罗隐面对劳累一生的蜜蜂,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山下,就是位于门源县城西20公里处的青石嘴镇,镇上一条乡村公路东西横穿将小镇南北两分,G227国道从镇东边南北穿越将小镇集中在了西面。据说在隋唐时期,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辅道,隋炀帝也曾到访过此。老百姓讲,如果是大风大雨的天气,远山处会浮现兵戈铁骑、阵阵厮杀的古战场幻影。久远的传说为此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蓝天白云,苍鹰盘旋;远山近水,草木青青;村落人家,牛羊如云。再加上花如海、歌如潮,这一切都交相辉映,将活脱脱的一个小镇凸显在了我们的眼前,叫人醉得梦回初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朝诗人孟浩然写出了“故人庄”的田园风光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若是孟老尚在,面对今天的此情此景,他该有怎样的感慨,又该有怎样的诗情呢?
我们在山上足足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各自“满载而归”。回到住处收拾行李再向张掖“挺进”。车沿G227国道刚开出小镇不远,也就是刚才赏花山下的公路东边,一片绚丽多姿的油菜花又留住了我们。常言道: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当我们步入这样一片花的世界,我们的心情愉快而喜悦,确有南宋诗人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急切;花迎花送,伴君千里,人花相映,真有唐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触;骄阳下,阵阵清风扑面,花香沁人心脾,更有南宋诗人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痴迷。微风中金黄色的菜花轻轻摇动,形成了层层花浪,一片金黄的波面此起彼伏、摇晃不已,真是“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南朝诗人何逊写出了这里好一派浩瀚的气势!看到花丛中的人们穿梭嬉戏,笑语声声,花儿似乎绽放得更加灿烂。然而,赏花的人走了,留下了被踩踏的遍地伤痕和撒落地上的片片残花,惜耶痛耶?柔柔的微风轻抚着花儿,花儿似乎在委屈地诉说:他们懂风花雪月却不知花能解语,他们懂倾城倾国却不识国色天香!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今朝花黄遍野,来年又如何?那时我们“人面不知何处去”,这里是否还是“桃花依旧笑春风”呢?
门源是北方小油菜生产基地,素有“门源油,天下流”的美称,这不算奇;油菜花本身也不稀奇,到处都有。但门源的小油菜花气势壮观,铺就的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霸气十足,全国乃至全世界皆首屈一指,这样的花海具有唯一性,这就神奇了。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构成了门源独特的民俗风情;金色的菜花,绿色的海洋,洋溢着门源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灵秀的门源,带着远古的传说和奇妙的幻境,从自然中姗姗走来,也必将走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THE END~
版权所有:旅行荚Copyright © 2019, tripto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32384号